村口的老槐树如今只剩下一小截焦木了。
村中的一些老人们也许还记得,在他们尚且童稚时,祖辈们曾口口相传的关于那颗老槐树的故事。
庆历四年,全县大旱,家家颗粒无收。在一个乌云密布的傍晚,村民们垂着脑袋,耷拉着肩各自回家时,村口出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道士,斜坐在一头瘦骨嶙峋的老毛驴上。毛驴一瘸一拐的走着,道士有一句没一句的呻吟着,像是念咒却又如同乞讨。村民们都知道这老道士饿坏了,要换作往日,不必多说,自然是不介意伸出援手,可这当下,自己都还饿着肚子,也不知还有没有下一顿了,谁还有那心思帮助这个老道士?再说,谁家里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不顾自己,也为家人考虑啊。因此,所有人都站在家门口张望,却没一人走上前去哪怕只是递一碗水,任凭老道士叫唤着。
不知是没注意到村民们窘迫的神情,还是实在是饿得慌,老道士也是没打算就此离开,却是下了毛驴,步履蹒跚的在家家户户门口晃悠着。村民们一看这情况,纷纷躲进屋里,一些心里过意不去的,又或是些好奇心重的,打开一条窗户缝偷偷的看着,却也只是盼望着他能早点走。或许是明白了村民们的苦衷,老道士慢慢转过身,一边摇头一边自顾自的向毛驴走去,就在他将要离开村子时,一个约莫不过五六岁的小孩童端着一碗水,摇摇晃晃的走到了他面前。这孩子与其他村人无异,同样的粗布麻衣,眼睛却是格外的明亮,他将手中的水递到老道士面前,老道士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接过水,一饮而尽,随后笑着说:“不错不错,是个苗子,孩子,我正好缺个书童,不如你以后就跟着我吧。”一听这话,躲在家中的村民们可就不乐意了,心想这老头真是得寸进尺,不仅喝了水,还想把孩子带走。也顾不得当初的窘迫,窜出了屋子就要教训这老道士。道士见状,也只是笑笑,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孩子,说:“既然你的村人们不愿我将你带走,我也不能强求,这种子你日后种在村口,自然会解这村子的燃眉之急,也算是我对那一碗水的恩情。”话音刚落,却是不见了老道士的身影,只听见一声鹤啼从天上传来,抬头看,只见一只雪白的仙鹤从云间窜出,消失在了天尽头。村民们道是见了活神仙,又想起老道士的话,却是立刻将那种子种在了村口,村长更是心一狠,从家中颤颤巍巍的拿出一瓢水,浇在了种子上。说来也怪,当天晚上,一场大雨便降临在了这个村子上,第二天一早,村民们还顾不得为降雨而高兴,却是发现村口的那颗种子已是长成了一米多高的小树苗,村子当即便跪下大喊神仙显灵,为了纪念老道士,又因为这是颗槐树种子,所以村民们便把村子改名为槐树村。
从此以后,这槐树村便如同有神明保佑般,一直风调雨顺,更是几番躲过了灭村的危机,当地人多是叫这个村子为福村。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初的福村在如今也只是个偏僻贫穷的小农村,来自城市的繁荣昌盛的诱惑使得村中的年轻一辈放下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锄头铁锹,抱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所谓农民工的大潮中,在村口,天天都会上演生死离别的戏码,老人们总是会叮嘱儿女在外万事小心,有空多回家看看,而后者总是点头应允,却很快消失在茫茫的城市人潮中,留给家人的,只有深深的思念与电话那头的声音。
不知何时起,回乡探访的热潮开始兴起,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但凡有点成就的,纷纷回乡,诚如楚霸王曾说的,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其中有一个商人,是最早出去打拼的人之一,如今也是小有成就,回到村里后,他与当年村中的好友们一起举杯感怀,酒过三巡,在听见昔日好友对村子贫穷的抱怨后,他借着酒劲向大伙宣布要为村子购建养殖场以帮村子脱贫致富,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赏都说他是村子的好儿女。酒劲一过,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浑,凭自己那点钱,要是帮村里建了养殖场,可就所剩无几了,毕竟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怎么能不心痛,可这话已经放出去了,要是现在不承认,可就成了村人的笑话了,这个面子他也是丢不起的,好在经历城市文化熏陶的他明白,危险中总是隐藏着机遇的,思前想后,他便将注意打到了村口的那颗老槐树上,据村里人讲,那颗槐树可是有千年的历史了,要是将它卖了,别说养殖场的钱够了,就连自己也能小赚一笔,这可是个划算的买卖啊。
说干就干,他马上联系了自己城市里的朋友,很快便找到了一个愿意出高价购买槐树的富豪,交易一达成,他便叫了人准备将槐树挖出。就在他想着能钱位兼收的时候,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村中的老人围着树,死活不让他们挖。在心里大骂老顽固后,表面上他却是满口应允,老人也是警觉,时时守在树旁,使他无机可乘。半夜里,下起了暴雨,他料定老人不会出来,便又叫了人来挖树,听见了声响的人们惊觉而起,老人们更是冲上前去破口大骂。这下他也沉不住气了,明明是想为村里做好事,却反被骂,两波人是越吵越凶。突然雷声大作,一道闪电劈了下来,正中老槐树,槐树顿时燃起熊熊大火。尽管众人尽力扑火,可在第二天早上,在众人面前的只是一段焦木。
老槐树的故事就此完结,没人知道那个商人最后去了哪,或许他再也没回过村子了。